首页> 政经年会 > 2020年
政经年会
CAPE|第十四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在西南大学成功举办
时间:2020-11-30 01:50:00    来源: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    作者:刘季、方雪、杨睿、张志超    浏览量:2082

14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在西南大学成功举办

(供稿人:刘季、方雪、杨睿、张志超)

在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之际,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设,加强政治经济学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20201128-29日,由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各理事单位共同主办、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承办的第14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在重庆市北碚区成功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应用与发展”,议程包括开幕式、两场学术报告会、六个分论坛和闭幕式。来自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河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安徽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共中央党校等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期刊的近百名参会代表齐聚山城,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前沿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图片1.jpg    

20201128日上午,年会在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祝志勇教授主持下开幕。西南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李荣华研究员在开幕式上致辞,表达了对全国各地学者的热诚欢迎,强调了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届年会主席复旦大学张晖明教授在致辞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四个方面的特征表现出发,阐述了基于中国经济实践的基础理论创新路径。

本届年会的第一场学术报告会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沈开艳教授主持。西北大学白永秀教授做了题为关于创建中国经济学的几点思考——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主线与框架结构的报告,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了题为经济金融共生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的报告,复旦大学周文教授题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和世界意义的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刘瑞教授了题为双循环新格局构想与企业应对之道的报告,复旦大学高帆教授了题为中国新发展格局——理论逻辑与形成路径的报告,西南财经大学盖凯程教授了题为所有制、涓滴效应与共享发展——一个政治经济学分析的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郭冠清教授、四川大学张衔教授作了精彩点评。

白永秀教授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有限的生产能力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本质上是人口、资源、产业、环境、制度核心要素之间的矛盾;同时,核心要素的相互关系及其运动方向存在明显的特殊性。因此,中国经济学研究必须要充分尊重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和时空特殊性,以特定时空中核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以新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关系为研究主线。范从来教授从金融危机切入对经济与金融关系的思考,剖析了中国金融业成功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基本实现经济金融共生发展繁荣的机理。周文教授指出,中国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涌现出的经济学理论创新和丰硕成果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经济学的概念和范畴,而且突破了西方经济学关于市场政府关系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刘瑞教授认为,要落实好中央关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部署,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循环理论的指导下,借鉴反映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凯恩斯主义循环理论,在生产供给侧建立更加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更加协调的区域经济体系、更高质量的价值链,在流通供给侧建立满足国内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需求的流通体系,在供求两端建立起更加通畅的流通运输方式及网络、生产流通利益的平衡新机制和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流通管理。高帆教授回应了中国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与形成路径问题,指出新发展格局要从制约我国国内经济最核心的不平衡因素切入,以制度完善为基点,提高需求能力,优化供给能力,降低交易成本以畅通国内外循环。基于传统涓滴理论的缺陷,盖凯程教授将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贫困三者的关系置于社会生产关系的视域下进行考察。他认为,生产关系性质决定分配关系性质,继而决定涓滴发展的实质,所有制是涓滴效应实现的核心机制。

2020年11月28日下午,围绕“经济理论与经济思想史”、“经济制度与经济政策”、“国家理论与宏观经济”、“贫困与收入分配”、“数字经济与企业理论”等主题,本届年会形成了六个分会场,年会入选论文作者分别就相应主题进行了汇报交流,深化了研究思路,取得了良好的研讨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年会还特设线上专场,为因疫情等原因不能亲自来会的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年会第二场和第三场学术报告会于2020年11月29日上午召开。第二场学术报告会由云南财经大学龚刚教授主持,南开大学冯志轩副教授做了题为马克思-斯拉法框架下全劳动生产率增速的测算的报告;西南大学李海明教授做了题为一个内生技术驱动的马克思经济周期模型的报告;四川大学骆桢副教授做了题为古典假定下劳动收入份额对总消费的影响分析——基于马克思-后凯恩斯模型的报告;中国人民大学齐昊副教授做了题为长期视角下中国经济的不平衡增长周期——基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分析的报告。冯志轩教授构建了一个基于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衡量经济宏观效率的方法,通过对世界40个经济体1996-2009年的全劳动生产率增速的计算,得出了中国过去高速增长是高效率的结论;李海明教授在一个剩余价值率可变、经济存在产业后备军和资本有机构成内生决定的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了古德温实际工资增长率函数和斯科特生产扩张函数,形成了一个线性的劳动生产率函数,并对模型产生的不稳定平衡增长路径以及这一过程如何影响到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进行了说明。骆桢副教授在马克思后凯恩斯的资本积累框架中引入了古典假定,抽象掉来自资本收入的消费,得到了劳动报酬占比与总消费之间的高阶非线性关系,并基于中国数据进行了验证,指出劳动收入份额不仅影响总收入的消费比例,还影响着总需求的形成。齐昊副教授提出,国家既追求经济发展,也追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正是不平衡增长对分配的影响与国家的这种双重目标共同导致了不同时期产业结构的周期性波动。厦门大学王艺明教授、清华大学李帮喜副教授分别作了精彩点评。

第三场学术报告会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杨志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宋磊教授做了题为后发优势论的隐形结构及其中国意义的报告;复旦大学彭召昌研究员做了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国际话语权拓展的几个突破口的报告;华中师范大学严鹏副教授做了题为工业文化:长波、实业精神与产业政策的报告;西南大学陶勇副教授做了题为经济结构演化与技术变迁的报告。宋磊教授借助工业化研究领域三位代表性学者的论述,将后发优势论首倡者格申克龙的洞见抽象为三个层层递进的命题,揭示了后发优势论的隐形结构,指出成功发挥本土因素正面影响的后进国家可能在与生产活动有关的企业组织形态领域实现重要创新。彭召昌研究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国际上拓展话语权的具体路径,即校准本体定位、打磨方法利器、明确对话对象和聚焦重大议题。严鹏副教授就工业文化、长波、实业精神与产业政策这四者的关系进行了说明,认为产业政策具有文化机制,受到长波的制约,但国家可以通过培育实业精神来尽可能使资源进入实体部门,克服或延缓经济的脱实向虚,发展工业文化由此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政策含义。陶勇副教授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技术变迁与经济发展有着独特关系,并指出这并不能由主流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解释,从而为拓展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边界提出了可能。南京财经大学卢映西教授和西南财经大学李怡乐副教授分别作了精彩点评。


年会的闭幕式由南开大学何自力教授主持。本届年会承办方西南大学祝志勇教授致辞,祝贺大会取得圆满成功,期待学界结合党和国家新的历史方位,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发展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做出更大成就。第十五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承办方西北大学吴振磊教授致辞,欢迎学界同仁于2021年齐聚西安,将年会的优良传统延续下去。最后,南开大学何自力教授作总结发言,对本届年会聚焦于政治经济学核心问题展开深入研讨表示赞赏,简要回顾和点评了大会的发言,并预祝下一届年会顺利举办。



 


友情链接

邮箱:cjpe2013@163.com 邮编:200433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权路600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微信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归政治经济学40人网站所有 备案号: 浙备280445645